04-2623-4416

糖尿病患者
如何遠離腎病變?

2019.09.26

糖尿病腎病變是糖尿病患最常見的併發症,也是造成洗腎最主要的原因;統計有近一半的洗腎患者,都是由於糖尿病所導致。糖尿病患者如何遠離腎病變、擁有更好的生活品質?

 

高血糖及其引發的血脂異常,會導致腎絲球發炎、纖維化,加上糖尿病患者通常是合併高血壓、高血脂、尿酸等共病的中高齡族群,各種加成因素影響,常導致腎臟功能退化的速度更快。

 

台北仁濟院附設醫院腎臟內科/血液透析室主任 李孟鴻醫師指出,糖尿病腎病變一般可分為五期,從第一期的腎絲球超過濾率期、第二期的靜止期,到了第三期的微白蛋白尿期,這個階段又稱為「傷害期」,開始合併高血壓及腎功能惡化等現象。到了第四期的顯著蛋白尿期,如果腎功能持續惡化,數年後就會進入到第五期的末期腎衰竭,需要接受透析治療,也就是俗稱的洗腎,或是接受腎臟移植。

 

依時篩檢、早期發現 腎病變沒想像中可怕

不過雖然高血糖會對腎功能造成危害,卻也並非完全不可逆。李孟鴻表示:「在第三期檢查出有微蛋白尿時,如果有適當介入,有些比例是可以逆轉的;雖不是說100%恢復,但可以讓疾病不再往前進展,或惡化速度趨緩,臨床上有些腎功能指標還有進步。」關鍵是在第三期出現微蛋白尿或更早期時就介入,積極進行三高的控制。

 

怎麼樣才能早期發現?李孟鴻說明,糖尿病腎病變的初期症狀並不明顯,但若糖尿病患者能夠依糖尿病照護網的指示,每年按照標準時程接受檢查,包括抽血進行腎功能檢查、尿液的尿蛋白檢測、以及眼底鏡檢查有無眼底病變發生等等,有各種方式能篩檢出有無糖尿病腎病變。如果本身是糖尿病,尤其合併有三高的患者,更應積極留意檢查、謹遵醫囑按時用藥,「在適當的藥物和適當的劑量下,血糖得到控制,藥物不會造成腎臟負擔,還有腎臟保護的效果」

 

與「洗腎」的距離 掌控在自己手上

當出現微蛋白尿、進入第三期,除了藥物的介入,生活中健康行為的建立也是一大重點。李孟鴻指出,在醫療院所或一般衛教知識中,都已大力倡導「三多三少」和「四不一沒有」等腎臟保健口訣,但多數民眾仍缺乏落實執行,成為醫護人員最大的煩惱。「在腎臟科及新陳代謝科的協同努力下,每年新進病患進入洗腎的成長率有趨緩,現在的重點就是讓大家的認知能夠更普及,執行更落實」

 

【三多三少】多纖維、多蔬菜、多喝水,及少鹽、少油、少糖

【四不一沒有】不抽菸、不憋尿、不熬夜、不亂吃來路不明的藥,及「沒有鮪魚肚」

 

以台北仁濟院附設醫院為例,就運用社區醫院中型規模的彈性優勢,將部分診間規劃在10樓的透析中心旁,安排第三期後的患者在此看診或接受衛教,一方面讓他們有機會透過玻璃窗感受到若未積極控制,與「洗腎」不遠的距離,也有機會跟洗腎腎友交談、從腎友的分享中產生警惕,對於醫囑的順從性和個人健康管理的危機意識都大大提升。「加入腎臟病照護網及糖尿病照護網這個族群我們追蹤5~8年,統計他們腎功能可以退步得比較慢。」

 

李孟鴻提醒,本身已有糖尿病的患者,務必跟新陳代謝科、腎臟科醫師及心血管科好好配合,謹遵醫囑把血壓、血糖、血脂控制好,生活飲食方面除了遵守三多三少、四不一沒有原則,最好儘量吃食物的原型、減少添加物。良好的生活習慣,將能帶來更好、更優質的生活品質。


本文內容為採訪台北仁濟院附設醫院腎臟內科/血液透析室主任 李孟鴻醫師,版權所有,本刊圖文非經同意不得轉載。本文僅為衛教資訊之分享與参考,如有任何疑問,請務必先諮詢您的醫師。

文章更新日期:2019/09/25


瀏覽數27,275 分享: 
相關新聞&文章